九月末的北京,秋意初显。在大北农凤凰国际创新园的神农广场上,9月23日就会迎来一场热闹的丰收节。 一曲《大丰收礼赞》将以恢弘鼓声正式敲响丰收节的序幕。随后,现场奏唱《国歌》与大北农企业之歌《强农报国》,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业代表、企业嘉宾与市民观众将共同见证大北农丰收节的开幕。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节庆,它背后关联的是农业领域的领军企业大北农,正试图以更温暖、更开放的方式走向消费者的餐桌,进而成为一个观察中国农业创新实践的鲜活样本。 一、大北农丰收节,亮点抢先看 中国农民丰收节从设立至今,已经成为推动农业文化、连接城乡情感的重要平台。而企业办的丰收节,更侧重科技应用、产业联动和大众参与---大北农这次的活动,正是典型代表。 本次活动由大北农集团联合中国农民研修学院、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现代农业与乡村振兴专委会共同主办,由大有谷集团承办,还获得了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、新华网、农民日报、南方农村报、新京报政事儿等多家权威媒体的全程直播支持,以及多家自媒体的参与,阵容相当强大。 从安排上看,大北农丰收节分为“开幕式+嘉年华”两大板块,从9月23日一直延续到10月6日,巧妙衔接中秋和国庆假期,打造长达两周的消费热点期,公众参与感非常强。 开幕式设计得也很有层次:“穗浪千重”沃野欢歌、“美好生活”烟火丰稔、“振兴之路”礼炮丰年三大篇章,分别呼应自然馈赠、生活体验与乡村振兴三大维度。歌伴舞、民歌联唱、器乐联赛、丰收锣鼓等节目,全部源自各地农俗文化与劳动者的真实情感。比如彝族歌手演唱《天上雾腾腾》、蒙古族歌手献唱《幸福的牧马人》,呈现的是不同地域生产者与丰收之间的情感纽带。 嘉年华部分则更注重体验和互动。“好吃又好逛”的市集展销,涵盖各类农产品、美食和双节好礼;集章打卡、金秋套圈、赶猪大赛、古诗对战等互动游戏,既乡土又新潮,瞄准了年轻群体的兴趣点,所有到场观众还有机会免费领取大有谷定制好礼。 更值得关注的是,活动还邀请“三农领域达人+本地生活达人”同步直播,打破线下限制,实现“云逛展、云下单”,真正打通“内容-场景-消费”全链路。 可以说,大北农没有让“创新强农”停留在概念上,而是把它化为了沉浸式体验;没有让“美好生活”沦为标语,而是让它变得可触摸、可品尝、可分享。这场丰收节也已超越普通的品牌活动,变成农业企业构建生态、增强用户粘性、实现多元收益的战略动作。它既促消费,也树品牌,是一种更立体、更高效的沟通方式。 节日是形式,产业是内核。丰收节正成为农业企业展示实力、链接资源、触达用户的关键窗口。大北农借助这类活动,不仅强化行业地位,也在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摸索可复制的推广路径。 二、为什么是大有谷承办? 如果说大北农集团是农业领域的“科技老兵”,那么大有谷集团就是其面向消费市场的“新锐先锋”。 大北农起家于饲料、动保、种业,长期深耕B端市场。近年来,国家在深化“树立大食物观”的战略部署,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,推动从“满足量”到“提升质”的转变。越来越多的农业龙头企业开始向下游延伸,布局食品终端,打通“从田间到餐桌”的全产业链,这正是大有谷成立的背景。 它的战略目标非常明确:打造“国内领先的新型优质食品平台”。不是自己做农产品,而是搭建一个汇集优质农产品资源的供应链与品牌体系,向上连接农民和农业合作社,向下对接消费者和商超渠道。为消费者提供可信赖的食品选择,为生产者提供稳定的销售通道和品牌赋能。 而本次丰收节,恰恰成为大有谷实践该战略的关键场景。比如,市集展销相当于一个线下快闪店,测试哪些产品更受消费者欢迎;达人直播,是线上分销通道的一次压力演练;互动打卡,则在无形中积累用户对“大有谷”品牌的认知和好感。
永红国际展览(搜索"永红国际展览"公众号关注)注: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,不得删减内容。